【中国税务杂志社】内蒙古自治区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俊珅:夯基垒台 厚积成势 坚定不移走好建设效能税务的内蒙古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抓基层打基础是税务工作的长久命题,也是高质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税务实践的固本之举。国家税务总局内蒙古自治区税务局要全面落实税务总局党委决策部署,立足现有条件,结合自身实际,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以更明晰的思路、更完善的机制、更有力的举措,推动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条件下的税费征管“强基工程”在内蒙古开题作答、落地见效。
国家税务总局内蒙古自治区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俊珅(左一)在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税务局实地察看12366热线一体化升级建设进展,并与来自北京市顺义区的互派青年税务干部交谈 李立新 摄
紧盯一个“大前提”,持续强化数智支撑
深入实施税费征管“强基工程”是税务总局党委在数字化时代经济税源发生结构性、趋势性变化,税收信息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背景下提出的,必须深刻认识这一“大前提”,明确强化数智支撑的着力点。
要深化数智意识。深刻理解并把握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独特优势,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将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作为实施税费征管“强基工程”的前提条件,充分发挥数智技术对税费征管的支撑和牵引作用,赋能税费治理,夯实征管基础,坚定迈向更高层级、更高水平的“人机结合”。
要强化数据支撑。深化“供、要、管、用”工作机制,用好用足《内蒙古自治区税费保障办法》,分批推出《涉税费信息共享目录》,实现部门间常态化数据共享;建立健全分类分级的数据质量评价管理机制,开展数据质量普查和专项治理,打造北疆治数新路径,全面支撑智能管理、精准分析、赋能发展和服务决策。
要细化联动管理。充分释放税费数据的乘数效应,突破单一税费种管理局限,持续推进“税费关联图谱”项目建设,深挖多税费种内在关联,结合第三方数据、行业类型、上下游联系等因素,建立税费联动指标体系,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税费联动管理模式,推动“数据散点”向“治理网络”转化。
要优化场景应用。积极应用数字工具,创新引入AI大模型,优化升级“智能全量知识库”和“智能助手”,推动“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延伸;在安全可控前提下,探索将“三流合一反向开票”全新服务管理模式运用到网络货运行业;从“小切口”入手撬动税费“大征管”,创新“草原植被恢复费+区块链”征缴业务场景,实现缴费信息自动提取数据并预填申报,稳妥拓展试点经验,更好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
紧扣两个“目标点”,不断提升治理效能
以税费征管“强基工程”的有力推进加强财力保障。税费征管“强基工程”的主攻方向是从面上构建税费征管新模式和从点上构建系列监管新机制,路子对不对,效果好不好,直观评判标准就是组织收入质效的高低。我们要通过深入实施税费征管“强基工程”,坚持依法合规征税收费,正视困难、保持定力,对上及时汇报沟通,对下加强统筹调度;对内用好责任共担机制,对外加强涉税费数据共享,着力强化税费源管理、申报合规管理、政策适用管理等举措,努力使税费收入与经济税源更相匹配,全力以赴完成预算收入目标任务,为内蒙古自治区办好“两件大事”、接续实施“六个工程”、组织开展“六个行动”提供坚实保障,更加有力发挥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
以税费征管“强基工程”的渐次深入补足征管短板。全面查找、深入梳理税费征管全过程中存在的短板弱项,勇于正视问题、善于分析问题、精于解决问题,着力推动税费治理提质增效。组织召开四级座谈会,通过头脑风暴、思维碰撞,精准掌握基层推进税费征管“强基工程”的前期成效和意见建议,集思广益推出创新抓落实的思路和方法。健全问题收集直连机制,充分考虑各盟市间征管基础不同、工作进度各异的现实情况,因地制宜“把脉”征管实情、“问诊”基层实感,切实做到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针对巡视、审计、督查等反馈问题,及时开展分析论证,建立健全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的制度机制,持续提升日常征管效能。
紧抓三个“突破口”,主动探索实践路径
在抓基层上用心用力,聚焦一线打造护航体系。税务部门的征管业务和人员力量主要集中于基层一线,要下移重心、下沉力量、下倾保障,不断增强基层税务部门的实力、活力、战斗力。一是激发党建引领的聚合作用。以政治机关建设为统领,将垂直管理意识贯彻税务工作各领域全过程,推进党业融合互促,拓展党建品牌效应,将推动落实税费征管“强基工程”纳入北疆模范机关创建重要内容,扎实开展以讲政治、守纪律、负责任、有效率为主要内容的北疆模范机关创建工作;激发身边榜样正向激励作用,以“张志刚工作室”和4个基层实践基地为载体,赓续传承张志刚同志优良作风,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把“感动”化作“执行”,力争实现“以点带面”的辐射效果。二是形成明晰岗责的强烈共识。以数字化转型条件下的税费征管业务流程为主线,聚焦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费征收等关键环节,试点重构基层税源部门职能和岗位职责,打破“前后台”业务边界,梳理征管、税政、法制、非税、税源等部门基础管理事项,前移至办税服务厅,实现“业务咨询、事项办理、问题解决”前台一站式流转,大幅提升征管效率。三是强化专业高效的队伍支撑。持续推动“草原雏鹰—业务标兵—头雁人才(青年才俊)—领军人才”梯队建设,采取课题化、项目化方式,引导领军人才、头雁人才组建攻坚团队,深度参与重大专项任务、重点研究课题,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激发“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人才活力;打造数字化人才团队,成立“税费关联兴趣小组”先锋阵地,以实战为平台,以项目为牵引,推出“牛刀小试”揭榜实践项目,培养“业务+数据+技术”复合型人才。
在强基础上善作善为,小步快跑探索征管模式。要将夯实征管基础作为筑根基、增后劲、利长远的重要举措,引导各级税务局各部门脚踏实地耕好“责任田”,用基础工作的点滴进步换取税费治理效能的全面提升。一是提升户源管理能力。深化纳税人分类分级管理,以规模和行业为基础,逐步构建并推行新型“管事+管户”管理模式,探索建立集团、行业等多类别专业化税源管理团队,通过聚类管理,实现管一户带动管一个行业、管一个领域,更好适应新经济、新业务发展,压实税费源管理责任。二是赋能基层税源管理。建立“税源感知地图”和“税源活跃指数”,对税源全貌进行精准画像、标签化管理,实现税源信息多维度聚合,一站式归集、展示、应用,有效提升基层税源感知能力。三是巩固税费皆重格局。将税收、社保、非税业务在税费征管“大格局”中统筹谋划、部署、推进,明确主体权责、政策依据、执行口径,抓实税费源核验、风险识别、应对处置,完善征管制度、表证单书、系统功能,做到税费统征统管,税费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在固基本上压紧压实,守牢底线构建监管机制。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务必守牢不发生系统性风险、恶性负面案例的底线要求,确保内蒙古自治区税务工作的“基本面”安全可靠、稳定有序。一是紧盯风险发力。拓展税费信用管理应用,增强合规引导,深化税法遵从,实现对经营主体“无风险不打扰,有风险强智控”。健全科学精准、智能高效的税收风险管控体系,以数据深度应用和规则模型迭代,推动风险识别向智能分析、智能预警、智能触达转变,精准捕捉纳税人缴费人涉税涉费风险,提升风险管控能力,探索建立“分工专业、分类科学、处置高效、监督到位”的风险管理机制。二是紧盯重点发力。立足内蒙古自治区税源结构特点,以行业和地域为突破口,打造煤炭、稀土、晶硅、铁合金、新能源、电力等行业全周期、全业务、全环节税费监管机制;建立数字化电子发票风险应对跨省联动工作机制,形成“发现涉税违法团伙特征、循环溯源穷尽式追踪、发起跨省团伙风险任务、协同实施一体化风控核查、归集跨省协作任务成果”的“五步工作法”,形成跨省风险关系图谱,跨省协同会诊、系统共享信息,有效解决团伙风控核查面临的“团伙穷尽难、跨省协作难、事前阻断难”问题。三是健全机制发力。针对涉税违法案件、审计巡察问题等风险事项,聚焦“发票、税费种、行业、事项、人员”五个维度,确定重点监管任务,每项监管任务形成“一个工作实施方案,一组专家工作团队,一套监控指标体系,一本监管规范指引”,并经过“试点探索、多轮验证、修正完善、多方评审、全区推广、常态运行”流程,为基层强化监管提供统一的业务指导及工具手册,解决税收监管中的突出问题。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7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