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助力赤峰市生态文明建设 构筑北疆绿色屏障

发布时间:2019-04-02 10:55 来源:国家税务总局内蒙古自治区税务局 字号:[大][中][小] 打印本页分享
0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守护好祖国北疆这道亮丽风景线。 3月7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步伐,大力发展现代能源经济,着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

  赤峰市草原、森林、沙漠、湿地、河流、湖泊等多种自然形态并存,作为内蒙古大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草原总面积8700多万亩,林地面积4511多万亩,森林覆盖率35.5%,是京津、辽沈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近年来,赤峰市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加快环境治理步伐,强化大气、土壤、水体等重点领域污染防治。2018年,全市完成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投资12.26亿元,完成营造林102.93万亩、重点区域绿化10.49万亩、老哈河上游生态修复工程20.1万亩,森林和湿地资源保护769.9万亩。

  赤峰市立足“自治区大市”和“蒙东地区排头兵”发展定位,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展现代农牧业,坚决淘汰低端、落后产能,推动传统产业朝着现代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实现量质齐升、动能转换。2018年,林业“五大主导产业”实现总产值76亿元,旅游业年接待游客1853万人次,实现收入306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和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产值显著提高。

  在高质量推进赤峰市绿色发展过程中,赤峰市税务部门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积极主动贯彻执行绿色税制,扶持绿色产业发展,落细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为推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体现税务担当、贡献税务力量。2018年,全年在节能环保方面减免税2.7亿元、鼓励高新技术发展方面减免税1.6亿元。税收助力绿色发展的杠杆效应持续显现,不仅推进了企业绿色生产,也为企业技术革新和科研创新增添了动力,促进了转型升级,税收宣传同步发力让生态环保理念更加深入人心。2018年,企业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力度,提升自身环保技术和升级环保设备的意识不断提高,全市实施城区燃煤锅炉脱硫除尘改造117台,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1天。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制全面推行,关停198个取水口,全市整体水位有所上升;全市新发工业取水许可证77套,同比增加27套,增长35%,纳税人使用再生水和地表水范围扩大,水资源税抑制地下水超采作用开始显现。

  ——绘好税收“分析图”,服务区域绿色发展。结合赤峰市绿色产业发展目标及现状,从税收构成角度出发,分税种、分行业、分地区开展节能环保税收统计核算和减税降费效应分析,打造税收助力绿色发展的“硬账单、铁账本”,及时向地方党委政府报告有关情况,为绿色产业发展决策提供科学参考。在资源开采、生产流通、消费环节建立税收闭环跟踪分析机制,有效发挥信息管税作用,通过征管数据梳理符合优惠条件的纳税人,引导企业申请享受资源综合利用减计收入、环境保护、节能节水、节能环保设备投资抵免等税收优惠政策。建立税企定点联系制度,关注企业政策理解和掌握情况,发挥运行机制、管理规程、应对指引“三位一体”税收风险管理效用,形成贯通市县两级的数据监控体系,实时跟踪企业经营变化筛选对比,查找问题,依据数据依规进行纳税调整,持续鼓励企业节能减排,合理引导消费需求。

  ——发放优惠“大礼包”,助力企业转型升级。通过纳税人学堂、专题宣讲、上门辅导、电话沟通等方式“面对面”“点对点”开展政策辅导,增强企业绿色发展理念,鼓励其加大环保设施投入,帮助纳税人准确理解、充分享受、正确申报。全市办税服务厅均设置政策资料专区,制作发放宣传手册、海报,充分利用电子显示屏、公告栏、微信公众号、税企QQ群等渠道同步推送政策。主动与赤峰市主流媒体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建立立体政策宣传矩阵,全方位地宣传税收优惠政策。认真落实税务总局和自治区党委、政府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双26条”措施,开展大调研大走访活动,送政策、听诉求、解难题。2018年共走访民营企业1184户,开展座谈会49场,收集意见建议50余条,及时解决涉税问题100余件,把国家支持企业绿色发展的税收优惠“大礼包”逐户送到位,逐项落到底,以税收收入的“减”支持企业发展动能的“升”。

  ——打造办税“直通车”,推动便民服务提档。深入推进税收领域“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全面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为纳税人精准提供 “定制服务”和“套餐服务”。全市办税服务厅均设置减税降费问题专岗及咨询专窗,115个服务窗口均可办理减税降费业务,并由专人负责问题解答和业务办理。严格落实领导值班、首问责任、限时办结、预约办税和延时服务等各项办税服务制度。增设双语服务窗口,组建双语导税团队,实现沟通“零障碍”、服务“零距离”。结合“税地企”“税企村”“税地企村”“税企园”等融合党建品牌,通过“蒙汉双语”培训、“阳光税务直通车”服务、“帮牧惠农、送税到家”活动等形式,唱响草原便民服务好声音。开辟申报“绿色通道”,简化办税流程,精简涉税资料,优化发票办理。改善“线上”和“线下”服务渠道,7大类138项涉税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跨省经营企业4大类15项涉税事项全国通办,7大类190项涉税事项全区通办,7大类253个事项网上办理,通过资源整合升级为纳税人、缴费人带来便捷高效办税新体验。

  ——构建协作“共治网”,形成高效征管合力。全市各级税务机关切实强化协调联动,深入推进综合治税平台建设,建立“数据仓库”,构建常态化涉税信息交换机制,既为税务部门提供第三方涉税信息,又为政府宏观管理与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促进社会信用、宏观经济、税源管理等财税数据信息资源的实时共享与交换,实现税收收入微观管理的动态税源监控与预测,促进税源精细化、专业化管理,切实防范税收风险,堵塞征管漏洞。与财政、生态环境、水利等部门建立“税务征管、企业申报、信息共享、协作共治”的征管机制。召开联席会议2次,及时研究解决问题10余项,管理的同步发力切实提升了征管质效。与银保监会积极推进“银税互动”,积极鼓励金融机构依托纳税信用创新信贷产品,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税信贷”服务为小微企业授信3350户次、5.6亿元,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插上“云翅膀”,带动激发了全市经济活力。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