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务报]养牛村的“牛”生意

发布时间:2022-01-29 来源:中国税务报 字号:[大][中][小] 打印本页分享

   过了腊八就是年。虽然天气寒冷,但是位于内蒙古赤峰市老烧锅村的800米商铺街上,仍挤满了赶集的村民。大红的春联福字、散装的花生糖果、整箱的冻鱼冻虾……年货映着村民冻得通红的笑脸,透出浓浓的年味。

  老烧锅村2020年脱贫,是十里八乡小有名气的肉牛养殖专业村。全村500多户村民中,从事西门塔尔肉牛养殖的村民就有50多户。养牛让村民尝到了脱贫致富的甜头,也让他们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越走越有奔头,越走越有“精气神”。 

  “邢书记,咋这么风风火火的?我家里为过年准备的豆包就要蒸出来了,快进屋趁热尝尝。” 

  “旗里来人考察咱们养殖基地,得赶快过去。对了,别只顾着忙过年,家里牛舍的防疫可别松懈哈。”国家税务总局巴林左旗税务局驻老烧锅村第一书记邢佳琦一边和村民张凤民搭话,一边急匆匆往富召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场赶去。 

  “这牛可是俺家的命根子,放心吧书记。” 今年62岁的张凤民家里养了40多头肉牛。养牛,不仅让老张供两个孩子读完了大学,还让他在长春给两个孩子买上了楼房。过上殷实生活的老张逢人就讲:“以前就是小打小闹,除了资金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养殖技术跟不上。多亏邢书记邀请养殖专家讲解科学养殖技术,‘逼着’大伙儿学习科学养殖,才有了今天的好日子。” 

  老张的妻子孙桂琴笑呵呵地说:“那些养牛的书可是他的宝贝,之前多少年没摸过书了,现在整天抱着看,都快成‘专家’了。咱家第四代西门塔尔牛,大牛能卖到3万元,小牛犊也能卖到1万多元,效益好着呢。” 

  邢佳琦匆匆赶到富召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养殖场,村里的产业指导员贾勇难掩兴奋地迎上来说:“这次旗乡村振兴办公室和银行的人都要来,如果顺利得到资金和贷款支持,咱们就能吸纳更多村民参与肉牛养殖项目。” 

  老烧锅村的肉牛养殖发展得越来越好,和贾勇的带动作用密不可分。肉牛养殖效益好,可单凭邢佳琦一张嘴,挨家挨户地动员,说服力是不够的。“得先让村民看到养牛的甜头。”作为村干部,贾勇主动支持邢佳琦工作,率先摸索着搞起了肉牛养殖。 

  养殖肉牛后,贾勇一天比一天忙,无论刮风下雨,每天早早起床,割草、喂料、打扫牛舍、钻研养殖技术,一路磕磕绊绊,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圈里的肉牛养得肥肥壮壮,养牛规模也从当初的5头、15头、50头,发展到现在的150头。 

  看到贾勇养牛赚了钱,村里人养牛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不少村民主动找到邢书记,表示愿意参与肉牛养殖。“靠着每家每户小打小闹、单打独斗,成不了气候,咱们要把肉牛养殖做大做强,规范化发展,现在国家惠农政策这么好,正是成立专业合作社的好时机。”邢佳琦和贾勇商量,准备带领大家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再向前迈一步。 

  2020年初,老烧锅村通过招商引资,成立了富召养殖专业合作社,年繁育饲养母牛300头、肉牛1000头。合作社建起了1500平方米的饲料加工车间,购置了年产5万吨的饲料加工厂生产线,既解决了养牛的饲料问题,也方便村民出售青贮饲料,稳定增加收入。此外,合作社养殖的西门塔尔牛是乳肉兼用品种,产乳量高,可以为生产奶制品提供原料。老烧锅村一条因牛而生的产业链越来越明晰。 

  2021年,老烧锅村养牛户人均纯收入达到3万多元。根据走访调查,2022年老烧锅村预计将发展260户养牛户。“到时候,全村半数以上的家庭都将在养牛项目中受益,老烧锅村也将成为名副其实的肉牛养殖专业村。”带领村民把养牛文章做好,把养牛生意做大做强,邢佳琦信心满满。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