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务报] 家门口捧稳“金饭碗”

发布时间:2020-10-12 10:18 来源:中国税务报 字号:[大][中][小] 打印本页分享
0

  “在家门口上班,有钱赚,有保险缴,父母孩子也都能照顾上。”内蒙古牙克石农场生态采摘园职工任翠萍的一番话,道出了许多职工的心声。4年前,任翠萍还在牙克石市里经营着一家烧烤店,随着农场发展越来越好,她放下经营的小生意,回到农场上班。

  内蒙古牙克石农场始建于1954年, 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农垦企业,现有耕地面积18万亩。前些年,农场主要种植油菜、小麦和大麦,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农场经营活力难以释放,职工收入也较低,导致部分职工选择了灵活就业。

  “受益于支持农垦改革发展的各项政策,特别是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减税降费政策,农场开始放开手脚转型发展。2019年,农场累计享受各项税费减免1790万元。”牙克石农场场长潘勇介绍说,发展农牧结合的集约化种植、养殖,利用生态优势发展休闲农业和旅游产业,激发了农场发展活力,经济效益持续好转。

  在转型发展中,牙克石农场将土地资源进行统种耕作区和生态采摘区分区种植,实现农业生产与旅游产业相互带动。每到6月初到9月末果蔬成熟的时节,采摘园都会吸引大量的市民和游客,年接待市民和游客10万余人,销售收入达到六七十万元。“农旅结合,释放了更多就业机会,职工收入也在逐年增加。”潘勇介绍,采摘园现已安置23名零就业职工子女就业。

  受疫情影响,今年农场的生产和销售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国家税务总局牙克石市税务局积极跟进服务,全面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随时解决农场办税缴费中的问题,坚定了农场转型发展的信心。据了解,今年前7个月,农场累计享受社保费阶段性减免308.88万元,增值税减免449.19万元,企业所得税减免267.65万元。

  “有了硬核的税收支持,农场把更多精力专注于生产销售和营销。”潘勇介绍说,在销售方面,农场从传统采摘配送推销拓展到电商模式平台销售;在营销方面,农场举办了采摘节、油菜花摄影等文化旅游节,提升农场知名度和农产品美誉度。

  效益上来了,农场农牧结合的道路也越走越宽,通过自筹资金兴建了集中饲养区,实现了人畜分离,改善了牧业职工生产生活环境,也让牧业职工手中的饭碗端得更稳。今年59岁的李志国养牛已经30多年了,他说,自家现在养殖了30多头西门塔尔牛,去年的收入大概有20多万元,比在城里工作的人都高,在家门口就能致富,这可真是捧上了“金饭碗”。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