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盟税务局:春风十里不如“植”此青绿

发布时间:2024-03-13  
来源:阿拉善盟税务局   字号:[大] [中] [小]  

三月天气逐渐转暖,正是植树的好时节。打坑、插苗、填土、浇水……临近植树节,在内蒙古阿拉善盟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马兰湖生态治沙基地,阿拉善马兰湖生态基金会理事长叶惠平带着人早出晚归,开始新一年的植树治沙,每道工序都一丝不苟。

阿拉善境内有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沙化土地面积约占到内蒙古自治区的一半,是全国生态环境最脆弱、荒漠化程度最严重、自然条件最恶劣、治理难度最大的地区之一。近年来,阿拉善盟探索“种、护、管”一体化模式,开展“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开创飞播造林700万亩的治沙典范,在腾格里沙漠东缘、乌兰布和沙漠南缘分别建成长350公里、宽3公里—20公里和长110公里、宽3公里—10公里的防风固沙林带,在黄沙上筑起绿色屏障。

“一棵树”变成“一片林”

每年三月开始,阿拉善便会持续掀起全民义务植树造林的热潮。大家共同为改善环境贡献力量,越来越多的植树造林公益计划也在阿拉善落地生根。

土生土长的阿拉善牧民梁存新被网友亲切地称为“花棒大叔”。8年前,蚂蚁森林项目来到阿拉善,他第一个报名参加,在额尔克哈什哈苏木乡巴彦淖日嘎查村种下了第一株花棒,并开始为众多蚂蚁森林用户栽种照管花棒。种树不但能养小家,还能造福大家,梁存新觉得这份工作很有意义。

随着蚂蚁森林用户的不断增多,数以亿计的人通过互联网为阿拉善环境治理出力,梁存新和全国各地的“植树人”云端联动,沙漠里的花棒逐渐成为“花海”。“这片‘花海’孕育着大家的共同期待。”梁存新告诉记者。

去年10月,由雍禾植发、新华网及中国绿化基金会三方共同发起的公益计划——“毛发森林·地球生发计划”落户阿拉善,并在额济纳旗种下了第一棵树,这也是在沙化地区种下10万棵梭梭树的开始。

植树9年、种植梭梭林已达31万亩的额济纳旗浩林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建刚是这项计划的参与者之一,不久前他获得了“全国防沙治沙先进个人”称号。

春节刚过完,王建刚就忙着做计划、列清单、看天气,为今年集中植树活动做好准备。今年,合作社计划植树造林5万亩,目前已完成育种育苗300万棵。当地税务部门及时跟进,专线直连,帮助合作社在销售种苗过程中全面、及时享受税费优惠政策。王建刚介绍,合作社成立以来,已累计减免各项税费102.31万元。

“我的梦想是种下100万亩梭梭林,在祖国北疆筑起一道绿色屏障。”说起自己的梦想,王建刚目光坚定。

数据显示,目前阿拉善森林覆盖率由建盟初期的2.96%增加到8.37%,草原植被覆盖度由不足15%增加到23.18%,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重大转变。

“一抹绿”带动“一方富”

既要生态绿色,又要生态财富。在植树治沙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持续推进沙生植物产业原料培育基地化、生产经营规模化、种养加销一体化建设,曾经的“沙窝窝”变身为“金钵钵”。

内蒙古宏魁苁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内首家进行肉苁蓉产品研发和梭梭、肉苁蓉人工栽培的民营企业,年产值约6000万元。集团成立了阿拉善盟宏魁沙产业专业合作社,与农牧户联合建立生产实体,推行“企业+基地+科研+合作社+农牧民”的产业化模式,为农牧户提供生产资料,并采购其种植的沙生植物。目前,已有1053人加入宏魁沙产业合作社,成功带动周边2万余名农牧民增收。

“合作社自建成以来,一直在税惠政策的阳光下成长,税务部门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帮助,相信家乡的生态和农牧民的生活都会越来越好。”合作社负责人杨海霞说。

为更好服务沙产业发展,当地税务部门从每年三月种植季开始,便常态化开展入户走访,为农企农户讲解税费优惠政策,解决涉税费问题。同时,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与当地林业和草原局、农牧局等部门合作,共同解决企业的产销等问题。

目前,内蒙古宏魁苁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已建成7条以肉苁蓉为主要原料的口服液、酒剂、胶囊剂、颗粒剂、片剂5个剂型的药品及食品生产线,年处理干肉苁蓉300多吨。2023年,集团公司及其子公司和相关合作社享受多项税费优惠政策,累计减免税费3491万元,企业和牧民都在植树治沙中尝到了甜头。

“每年种植销售肉苁蓉,家里收入能达到七八万元,再加上政府发放的造林补助,日子越过越好。”合作社牧民杨贵兵开心地说。

国家税务总局阿拉善盟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李连厚表示,阿拉善盟税务部门将立足本地实际,依托税收大数据和网格化管理,落实税惠政策、提供精细服务,支持阿拉善荒漠化治理和治沙事业发展,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贡献税务力量。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