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务报】内蒙古:藏在黄沙里的致富“密码”

发布时间:2023-09-20 来源:中国税务报 字号:[大][中][小] 打印本页分享

  在腾格里沙漠腹地,内蒙古阿拉善盟第一座1万千瓦光伏治沙扶贫电站——阿拉善盟晟浩光伏有限公司特莫图光伏电站正在源源不断输送电力,鳞次栉比的光伏板下,生命力旺盛的沙生植物连接成片,远远望去在沙漠中交织成一片蓝色的光电海洋 

  阿拉善盟是内蒙古自治区沙漠最多、土地沙化最为严重的地区,沙化土地面积19.69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沙化土地总面积的49.46%。为改善脆弱的生态环境,阿拉善盟大力支持沙产业发展,已培育从事沙产业的规模以上企业44家,种养殖专业合作社823家。当地税务部门积极跟进,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全力支持沙产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 

  借光聚能 戈壁换新颜 

  我们利用光伏板遮蔽阳光,降低地表水蒸发的速度,在光伏板下种植花棒、紫穗槐、梭梭、柠条等沙生植物,探索板上发电板下种植的光伏治沙发展模式,向沙漠要绿色、要效益,还带动367户村民稳定增收。阿拉善盟晟浩光伏有限公司特莫图光伏电站负责人刘有财告诉记者。 

  光伏治沙扶贫电站自201812月并网发电以来,已累计输送绿色电量6600多万千瓦时,实现销售收入4300万元,治沙面积400余亩,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5万吨,实现环境保护与增加收入的双赢目标。我们企业深耕多个光伏治沙项目,都离不开税收的支持。税务人员认真梳理适用的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并及时跟进辅导,确保政策红利直达快享。刘有财介绍,今年前8个月,其名下的光伏治沙企业已累计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免等多项税收优惠43.8万余元。 

  如今,阿拉善盟可再生能源产业已初步形成风储一体、光伏治沙、光伏扶贫等多种类多形态融合发展的新局面。昔日荒芜的沙漠戈壁,也随着光伏发电的兴起,借光聚能,换了新模样。 

  生态种植 增绿又增收 

  经过一场雨水的洗礼,位于巴彦浩特镇苏木图嘎查的3万亩梭梭——肉苁蓉基地绿意盎然。梭梭可以防风固沙,肉苁蓉则被誉为沙漠人参,药用价值高,但肉苁蓉属于寄生植物,需要寄生在梭梭的根上,梭梭和肉苁蓉一起种,不仅可以治沙,还可以致富。 

  建设这片基地,一方面可以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为我们研发生产高附加值的苁蓉产品提供原材料保障。阿拉善盟尚容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王磊告诉记者。 

  据介绍,阿拉善盟尚容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沙生植物种植及沙生植物健康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其研发生产的肉苁蓉原浆饮品、苁蓉化妆品等产品广受全国各地消费者喜爱,并成功进入东南亚市场。 

  原生态的肉苁蓉使用、携带不方便,功效也不明显。为此,我们与北京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把肉苁蓉中有价值的物质提取出来做成产品推向市场。王磊说,科技研发需要投入资金,2022年企业累计减免各项税费22万余元,实实在在的税费红利让企业可用资金更加充足,在研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的过程中也更有底气。 

  兴利避害 实现多元发展 

  既要避沙之害,还要兴沙之利。目前,阿拉善盟已完成荒漠化治理任务9100多万亩,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生态状况持续转好,荒漠化防治与沙产业发展已形成良性互动局面。为推动治沙产业发展,让更多的治沙项目在阿拉善扎根,当地税务部门为治沙相关企业和合作社提供涉税事项办理的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服务,有针对性制定适用政策指南和服务手册,通过线下走访、线上辅导等途径,及时帮助沙产业经营主体解决生产经营和办税缴费中遇到的问题。 

  北大医学博士潘晓明在2010年回到家乡创业,创办了内蒙古华洪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并带领企业技术人员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沙生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与繁育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为阿拉善荒漠化治理作出积极贡献。 

  我的特长在科研方面,对税收不是很熟悉。自从创办企业以来,税务部门周到的服务,让我们能放开手脚,专注科研与经营。潘晓明说,去年,企业生产经营扩围占用了大量资金,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税务人员主动上门辅导我们办理了14.5万元的增值税留抵退税,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周转压力,这样的服务既及时又暖心。潘晓明介绍,现在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在今年的第22届马来西亚国际食品和饮料贸易展览会上,公司的饮品和多糖片等产品很受消费者欢迎。 

  国家税务总局阿拉善盟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李连厚表示,目前,阿拉善盟已重点培育沙生植物种植与开发利用、太阳能利用、荒漠和沙区旅游等多种类型的沙产业发展模式,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沙产业淘金。税务部门将发挥好税收政策的引导作用,以专线直联、专人辅导、专项对接的多元服务为治沙企业量体裁衣,持续推动阿拉善盟沙产业发展和生态改善。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繁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