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务报] 脱贫路上,没有一个掉队的

发布时间:2020-10-12 10:14 来源:中国税务报 字号:[大][中][小] 打印本页分享
0

  今年是我到内蒙古扎兰屯市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护林村驻村扶贫的第4个年头。如今,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149户382人,已经全部实现脱贫,没有一个掉队的。

  2017年3月,国家税务总局扎兰屯市税务局选派我到护林村担任第一书记。这是个美丽的小村落,村子不大,不到200户村民。但在当时,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100多户。

  我很难忘记第一次实地走访的情景。走进贫困户韩志明的家,光线昏暗的屋子里,没一件值钱的家当,几床被子摊在床上,破烂得像蜘蛛网,地上丢着几个箩筐,大大小小百十来个土豆就是他们全家人的口粮。

  强忍眼睛的酸涩,我问韩志明:“如果村里想办法帮助你把生活变得好起来,你有没有什么打算?”“我想贷款种点儿木耳,只要能让家里过上好日子,我不怕辛苦!”韩志明的回答有些急切,就像给了他几袋木耳菌,能立刻长成亮油油的黑木耳。这句话让我感到自己肩上沉甸甸的分量。

  贫穷这个难题,是我这个第一书记必须直面也必须跨过的一道关口。当时,护林村主要种植玉米和大豆,价格一直卖得很低。要想让村民摆脱贫困,过上富裕日子,还是得因地制宜,在发展特色产业上多想办法。经过与村委会反复分析研究,我们最终定下来优先发展有一定基础条件的滑子菇、黑木耳种植和万家香生猪养殖项目,先把扶贫的事业干起来,把贫困户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特色种植和养殖项目见效快,在村委会的运作帮助下,村里的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和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第二年就有了不错的收成。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年生产滑子菇等食用菌260万袋,万家香生猪养殖也是形势喜人,年出栏毛猪400头,直接带动全村贫困户18户31人实现脱贫,也帮助到包括贫困户在内的近百人实现就地务工增收。

  开了个好头,我和村委会干部在欣喜之余,也更加坚定了发展特色产业的信心。在护林村,有很多村民都是鄂温克族人,我们便把目光投向具有鄂温克族民族特色的扶贫项目上。2019年,村委会利用少数民族发展项目50万元资金,发展梅花鹿养殖,当年就实现收入10万多元。我们还组建了鄂温克族工艺品专业合作社,生产和制作包括太阳花、桦皮盒等民族手工艺品,直接带动13名贫困村民就业。韩志明的爱人也参加了鄂温克族工艺品专业合作社,用自己灵巧的双手改善一家人的生活。

  抓住了特色产业这个“牛鼻子”,护林村脱贫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宽,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5万元。如今的护林村完全变了模样。昔日的土路被平整通达的水泥路替代,宽敞明亮的新砖房、绿意盎然的农家小院越建越多,学校、幼儿园、医务室、村民书屋一应俱全,村民们的生活也越过越有滋味。

  韩志明一家的生活也发生着改变,现在他的家庭年收入有6万多元,家里翻修了砖瓦新房。去年,他还带着家人去北京旅游了一趟。他对我说,全家站在天安门前合影时,他眼泪都要流下来了,真是要好好感恩国家的好政策,他家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