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税务局:助特色产业发展 谋乡村振兴之路
特色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群众稳定增收的重要出路。今年以来,兴安盟税务局结合“便民办税春风行动”,组织税务干部深入各类特色产业企业开展税收宣传活动,与企业交流特色产业发展前景,了解企业发展状况及需求,鼓励企业发挥带动作用,为进一步推动兴安经济发展出力。
专项服务助村民鼓起“钱袋子”
走进科尔沁王酒造车间,工人们戴着口罩,烧锅、蒸煮……一道道严谨的工序之后,醇香的美酒源源不断地流出,车间里酒香弥漫。“税务部门的大力支持是我们发展的动力,贴心的服务让我们倍感温暖,我对我们公司以后的发展更有信心了。”科尔沁王酒业负责人孙立强笑着说。
内蒙古科尔沁王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始建于1981年,综合生产能力年产纯粮白酒10000吨,是科右前旗重点扶植企业,曾荣获国家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自治区诚信企业等称号。谈及公司创业之路,公司负责人孙立强说:“由于公司的转型和设备升级,资金投入较大,公司流动资金一度紧缺。有了税务部门为我们辅导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能缓解不少的资金压力。”
为进一步了解白酒行业企业发展实情,科右前旗税务局根据产业行业特点定向制定政策辅导、跟踪分析和宣传协作的“服务套餐”,为白酒产业的“培大育强,培精育专”保驾护航,促进产业链发展,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贴心送上的“税收优惠政策清单”和“网上办”“掌上办”事项清单,帮助企业充分享受政策红利和便捷服务。
2020年科尔沁王酒业分别享受房产税减免近10万元、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免37万元,减免的税款不仅保障了员工的基本收入,还盘活了企业资金,减轻了周转压力。“企业的发展壮大让广大村民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增收,我们还要发动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进一步发展深加工,让大家共同致富。”孙立强说到。
个性化辅导助乡村踏上“新路子”
走进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图什业图王府刺绣扶贫车间,一排排整齐排列的绣桌前,60多位绣工飞针走线,一幅幅民族特色浓郁的蒙绣作品跃然于绣布上,一笔笔订单远销北京、深圳、上海等多个地区和国际市场,也让中国绣品走向了海外。
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产业通过“企业+协会+基地+农牧户”的特色发展模式,先后成立蒙古族刺绣产业基地、图什业图民族手工艺协会、大学生创业就业扶贫服务协会、沃尔墩刺绣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十多个蒙古族刺绣产业相关公司,形成了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特色产业链条,通过把“指尖手艺”变为“指尖经济”,带动2.6万名妇女参与蒙绣产业、带领289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年收入提高2000元,让草原绣娘走上了“指尖上的致富路”,为发展区域经济做出了贡献。
随着国家各项减税降费政策的不断落地,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产业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受益。科右中旗税务局结合支持脱贫攻坚税收优惠政策,将蒙古族刺绣产业列为重点服务对象,提供“一对一”个性化服务,建立专项政策辅导台账,实行产业服务包联制度,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推送辅导,落实落细各项减税降费政策。针对科右中旗蒙古族人口占比高的实际情况,由税务干部和当地蒙语专家合力翻译编印蒙汉两种文字版《乡村振兴税费优惠政策汇编》,以税费优惠政策助力蒙绣产业走出深闺远销国内外市场,为蒙古族刺绣产业发展增添新动能。
据统计,受益于税费优惠政策,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产业年均享受减免税费达100余万元。“传统文化产业要实现经济效益,让村民受益,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其中税收政策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产业带头人白晶莹表示,相信有了税务部门的助力,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草原绣娘一定能“绣”出新征程。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7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