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的税务人—刘双燕

发布时间:2019-10-28  
来源:   字号:[大] [中] [小]  

         刘双燕作为140名获奖者和26名贡献奖获奖者的代表之一,在会上作了先进事迹报告。

                                                                                                          刘双燕:驻村八年的扶贫队长

   “八年的驻村扶贫让我的脚下沾满了厚厚的泥土,心中盛满了对贫困群众的浓浓真情。对我来说,这既是初心坚守,更是使命担当!”10月17日,在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暨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国家税务总局亳州市税务局系统党建工作科副科长、利辛县朱集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刘双燕深情地说。这名安徽税务系统选派的扶贫干部,连续担任安徽省第五批、第六批和第七批扶贫工作队队长,一干就是8年。

  2012年3月,刘双燕驻村的第一站在利辛县城北镇陆小营村。这是离县城最远、最落后的村。面对困难,刘双燕下决心要在村里好好干下去、干出样子来。她挨家挨户宣传党的扶贫政策,跑项目找资金,为陆小营村争取到50万元,把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

  2014年11月,刘双燕响应中央的号召,毅然选择继续留任,到朱集村担任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

  朱集村是一个人口近6000人的深度贫困村,贫困户348户791人。经过调查,刘双燕意识到,只有发展产业才是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

  村民周文峰夫妇有轻微的肢体残疾,但不妨碍正常的生产生活,两口子都勤劳能干,刘双燕就鼓励他们贷款创业发展养殖业。但周文峰夫妇有顾虑,担心赔钱,一直拒绝。当时,像周文峰这样对贷款创业有疑虑的村民还有不少。

  “虽然村民不理解,但我始终没有放弃。我要用更扎实细致的工作说服老周夫妇和村里的贫困户。”刘双燕说。

  刘双燕通过联系专家定期上门指导,协调与县里大型肉鸭基地签订销售合同,最大限度地降低养殖风险。老周夫妇终于放下思想包袱,贷款养起了鸭子,现在一年可出6棚鸭,每棚能挣8000多块钱。如今他们不仅脱了贫,还成了当地身残志坚的致富典型。

  通过刘双燕4年多的努力,如今的朱集村,地里有果树、土鸡、牛羊,水里有了鸭子和鱼,再加上光伏发电、林下经济,一个初具规模的产业基地逐渐形成。修建公路、改造电网、接通自来水……刘双燕的一个个想法变成了现实。

  “在刘书记的手中,俺们这个穷村摇身一变,成了省美丽乡村示范点。”村民李魁民说。2016年,朱集村顺利出列,326户739人实现了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3%下降到现在的0.9%,村集体收入由零变成了现在的68万元。

  村民对刘双燕的称呼,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从起初的“刘书记”,到后来喊“双燕”,现在村里的老人们都喜欢叫她“闺女”。

  “现在,吃得好、住得好,感谢党给俺们派来了这样的好干部、亲闺女!”提起刘双燕,73岁的贫困户朱连翠赞不绝口。朱连翠的儿女都在外打工,刘双燕一有时间,就过去与老人话家常,去年还为老人申请,改造了她的危房。

  “我最愧对的是他们。”谈起家人,坚强的刘双燕哽咽了。2012年刚驻村不久,刘双燕的母亲被确诊为癌症晚期,直到最后她也没能床边尽孝;去年8月,长期操劳的爱人没来得及看到女儿的大学录取通知书,突发心梗,骤然离世。

  “很多朋友问我,在农村一待就是8年,图啥?我说,我图的是让党和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在村里落地生根,图的是不让村民的美好生活愿望落空,图的是不让九泉之下的母亲和爱人失望!”抹去眼泪,刘双燕坚定地说,“村里的路灯还没点亮,村集体经济规模还不大,还有20多户没脱贫,我还要再干一届。”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