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国家税务总局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税务局强化站位,系统谋划推动稀土行业发展措施,从“管理、过程、监管”三端发力探索稀土行业有效征管模式,推进“强基工程”落地见效。
从“管理端”源头打牢基础,探索“131”团队管理模式,夯实强基“底座”。以“集中管理+团队管事”理念出发,探索“131”团队管理模式,形成稀土企业集约化、协同化管理格局,有效提升税费征管质效。“131”即:“一个专职部门”,将所有稀土企业归集到一个税源科进行统一管理、统筹规划;按照稀土生产经营链条建立包含稀土开采冶炼、材料制备、终端应用的“三个服务小组”,精准对接各环节,强化高风险事项管控、所得税后续管理等;同时建立一个“稀土税收工作室”服务特办急办,让管理无死角、服务更精细。
从“过程端”服务赋能生新,探索“三维互动”服务模式,滋润强基“沃土”。 从制定规则、优化服务、畅通机制“三个维度”入手,为企业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畅通的沟通环境。一是“系统性”制定办法,让企业把规则弄懂。研究出台“3型4类”税收管理办法,梳理185项业务清单,编制《稀土产业税收优惠政策指引》,分层建档,政策适用更明晰;二是“动态性”定制推送,让企业把政策享足。运用大数据识别产业链需求,向209户企业靶向推送“政策礼包”347个,为30户骨干企业精准实施“一企一策”,联合科技局举办高企认定及研发扣除培训4场,近三年支持稀土企业科技创新及制造业退税减税达9.6亿元。三是“实时性”互动反馈,让企业把想法讲明。建立“税企面对面”机制,召开座谈会13次为企业“把脉会诊”,破解企业堵点难题70个,吸纳“金点子”建议7项。稀土税收工作室制作微视频6期,特办事项平均提速50%以上。
从“监管端”数智防控风险,探索“智联共监”监管模式,筑牢强基“防线”。一是突出团队合力,跨部门“联动”监管。联合工信、自然资源、稀交所等部门建立稀土指标执行及交易价格监测机制,督促企业公允交易、合规经营;二是突出数据穿透,探索“智能”风险防控。编制税收风险BI看板,重点监控4大类19项风险指标,结合电子底账系统,构建企业“税收健康画像”,累计识别各项风险疑点194次,并积极推进解决。(吕惠敏)
-
附件: